国内食品级瓶到瓶迎来政策破冰?宝绿特提前布局
2025-8-15
食品级再生塑料在中国的“闸门”
国际趋势与国内现状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从清洗到SSP的全流程能力
当前,行业发展的技术条件日益成熟,市场需求也在逐步积累。对于宝绿特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新的增长契机,更是展示其全球领先瓶到瓶技术的舞台。未来,当一只饮料瓶在回收厂中经过清洗、造粒等工序,再度变身为食品级饮料瓶时,它背后或许正运行着一条由宝绿特打造的生产线。
#引言#
近年来,塑料污染防治与循环经济建设不断被写入国家战略文件,食品级再生塑料的应用也逐渐走上政策议程。对于瓶到瓶来说,这或许是一次重要的“政策破冰”。
01
政策背景
食品级再生塑料在中国的“闸门”
2024年底,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委发布多项与再生塑料相关的政策文件,提出提升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完善再生材料质量和使用标准等措施。
相比欧美、日本已较为成熟的体系,中国食品级再生PET(rPET)仍处于审慎推进阶段,监管重点包括溯源管理、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估。一旦全面放开,瓶到瓶模式将在国内释放巨大潜力。
1. 现行法规框架
我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管理主要依据《食品安全法》及《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2016)。目前,再生塑料在食品接触领域的应用仍受严格限制,仅允许使用原生树脂或符合特定要求的再生材料。
2. 政策松动信号
2025年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一次性发布9项再生塑料相关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实施,涵盖质量标准、产品评价、成分鉴别、可回收再生设计、可追溯性与环境因素评估等,为闭环回收体系和食品级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02
瓶到瓶趋势
国际趋势与国内现状
瓶到瓶是将废弃PET瓶回收、清洗、再造粒,并通过固相缩聚(SSP)等深度净化工艺,再次生产可直接接触食品的饮料瓶。
国际趋势:欧美市场已普遍要求饮料瓶中添加一定比例的rPET,例如欧盟法规要求到2030年饮料瓶需含30%以上再生PET。
国内现状:国内饮料瓶生产仍以原生PET为主,rPET更多用于化纤、片材等非食品级领域。但在“双碳”与循环经济压力下,饮料品牌对食品级rPET的兴趣正快速增加。
03
国内机遇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一旦政策放开,中国瓶到瓶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瓶到瓶闭环回收的高价值属性:当前国内每年产生的数百万吨废 PET 瓶资源中,大部分仍流向化纤等降等利用领域,而瓶到瓶回收通过实现原料的高值化循环,将形成更强的利益导向。这种原料应用场景的转移,不仅会推动废 PET 瓶资源向瓶用领域集中,还将倒逼纤维行业加速探索纤维到纤维的自主回收体系,最终在废 PET 瓶原料市场中形成瓶用高值化回收与纤维回用需求的结构性竞争格局。
环保与成本优势:食品级rPET相比原生PET可减少约50%以上碳排放,并在原油价格波动时期保持成本竞争力。
04
宝绿特提前布局
从清洗到SSP的全流程能力
作为深耕再生聚酯回收资源与技术整合的环保工程公司,宝绿特在瓶到瓶工艺上拥有显著优势。
2023年2月17日,宝绿特获得FDA无异议函(NOL),涵盖清洗-造粒-SSP全流程(C-G应用条件),成为亚洲首家获得 PET 瓶到瓶食品级回收工艺 FDA NOL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及设备供应商。近期,宝绿特再次单独获得FDA关于SSP工艺的NOL认证,进一步提升IV值、降低乙醛含量,全面满足瓶到瓶回收的高标准要求。一体化工程方案:从PET瓶回收、分选、清洗,到熔融造粒、固相缩聚,宝绿特可提供整套食品级rPET生产线,确保每一环节符合食品级标准。
▲2023年2月17日,宝绿特已成功获得
涵盖清洗-造粒-SSP全流程(C-G应用条件)的FDA NOL
▲2025年7月3日,宝绿特再次单独获得
FDA关于SSP工艺的NOL认证
宝绿特已在多个国家落地食品级瓶到瓶生产线,积累了丰富的质量管理与技术优化经验,可无缝对接国内政策要求。
当前,行业发展的技术条件日益成熟,市场需求也在逐步积累。对于宝绿特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新的增长契机,更是展示其全球领先瓶到瓶技术的舞台。未来,当一只饮料瓶在回收厂中经过清洗、造粒等工序,再度变身为食品级饮料瓶时,它背后或许正运行着一条由宝绿特打造的生产线。